2012年4月18日凌晨5点,青海格尔木火车站青藏铁路格拉段的北起处。望着缓缓启动的特种设备货运列车,段文博长长地出了口气……回首过去的25个日日夜夜,作为北京市对口援藏拉萨市群众文化体育中心工程的前线副指挥兼项目经理,段文博经历了他从事建筑行业以来最为艰难的一次设备运输……
万事俱备 苦盼设备
拉萨市群众文化体育中心工程包括“一场两馆”,即体育场、体育馆和牦牛博物馆。其中,体育场的桩基施工是关系到工程进度的关键环节,是援藏指挥部关注的重点。在援建将士们的努力下,桩基施工的各项准备工作已经完成,只等承担着70%以上施工任务的主力设备TYR260旋挖钻机到位。对于这个“大家伙”,将士们简直是望眼欲穿。
2012年3月26日,拉萨依然银装素裹。一大早,体育场桩基施工的分包单位负责人匆匆跑进段文博的办公室,额头上全是豆大的汗珠。“段总,260钻机卡在格尔木了!”当时,段文博的心里“咯噔”一下,“真是怕什么来什么!”
受西藏当地资源条件的限制,此类专业设备必须由内地运输至施工现场。按原计划,3月16日,设备从北京起运,经青藏公路,28日左右即可抵达拉萨。“旋挖机这种进口设备不宜拆分后再组装,只能整体运输,然而它重达70吨,青藏公路年久失修,还包括十几座危桥,自治区交通厅无法批准其通过。”分包单位负责人把情况详细叙述了一遍。
段文博当然知道这意味着什么,设备上不来,桩基施工无法进行,工程工期无限拖延,总包和分包的成本大幅增加……他横下一条心:“公路走不通,就从铁路走!”随即,他开始通过各种关系,协调铁路运输事宜。
3月27日,1天过去了,铁路运输的事没有任何进展。看着打桩节点的步步临近,分包单位的人员陆续进场,段文博心急如焚。更令他担忧的是,此类特殊设备的铁路运输须得到铁道部运输局的许可,而审批流程非常复杂。一位铁路系统的朋友告诉段文博:“除非是军用物资上军列,否则,即便铁道部运输局的领导办事再雷厉风行,也至少要等上三五个月。去年,中集集团(000039,股吧)的大型设备足足等了半年才运上去,你们要是在一个月内拿到批文,就算是破了全国纪录了。”“一个月?”段文博心想:“那我都等不起。”
三地联动 分秒必争
“董事长,设备运输有些问题,需要协调铁道部……”段文博拨通了正在成都开会的住总二公司董事长张中亭的手机。在短短十几分钟的通话里,他们拟定了初步方案。张中亭飞回北京,协调铁道部;段文博赶赴格尔木,协调青藏铁路公司;援藏项目党支部书记王伟强驻守拉萨,草拟各方请示。
27日,王伟强连夜拟好第一份设备运输情况说明附着请示,并传回北京;28日凌晨3点,段文博赶赴1200公里外的格尔木;清晨7点,张中亭赶乘第一班飞机飞回北京。面对紧迫的形势,没有任何人推托,北京-格尔木-拉萨三地联动,一场与时间展开的赛跑正在上演。
29日上午10时,格拉线援藏大型旋挖钻机运输专题会议在铁道部运输局会议室召开。会议室门外,张中亭来回踱步,等候消息。12时,运输局局办吴主任告知张中亭,会议原则同意此次运输,只是由于此设备属于超限、超载货物,须请专业机构出具加固设计方案并经审阅通过后,运输局方能下发批文。
“老段,明天上午你必须赶到兰州,请兰州交通学院铁路货物装载加固技术研究中心出具加固设计方案。再有两天就是清明节小长假了,一定要在假期前拿到方案!”张中亭下达了命令。
29日22时35分,段文博挤上了开往兰州的K918次列车。因为列车满员,他足足站了11个小时,严重的腰椎病又找上了门。30日上午10时,段文博到达兰州,他强忍疼痛,第一时间赶到交通学院,与铁路货物装载加固专家袁教授沟通设计方案。袁教授曾参加过青藏铁路的建设,熟悉青藏铁路沿线的特点,她表示将会给予住总援藏项目部最大的支持,连夜组织人员编方案、出图纸。31日中午,沉甸甸的方案和图纸交到了已经30多个小时没合眼的段文博手中,他赶紧将其传回北京,随后,才感觉到周身的疲惫,肆意地酣睡起来。那天,正好是他爱人的生日,但他竟顾不上编发一条祝福短信。
创新记录 扬住总名
4月5日,清明节小长假后的第一个工作日,铁道部运输局在审阅通过了加固设计方案后,下发了“同意北京住总集团援藏项目大型特种设备格拉线运输”的批文!这天,距离3月26日援藏项目部开始协调铁路运输事宜,整整10天。
当段文博拿着批文赶到位于西宁的青藏铁路公司总部时,该公司领导惊呼:“只用了10天,你们就拿到了批文,北京住总集团真不愧是有影响、有实力的大企业,你们创造了正常时期青藏铁路民用大型特种设备运输获批时间的最短纪录!”
4月16日,奋战在拉萨工地的段文博即将再次登上开往格尔木的列车,目的是指挥并见证TYR260旋挖钻机的吊装、加固和起运。这一次,他的心里没有焦急,没有担忧,好像是去迎接一位准备和他并肩作战的老朋友。他笑着问前来送他的王伟强:“小书记,你觉不觉得,咱就是特别喜欢做破纪录的事?”听着段文博叫自己“小书记”,“80后”的王伟强觉得眼前的这位老党员、老大哥是那样的可亲可敬。“老段,等你从格尔木回来,就快到咱俩的生日了,到时好好热闹热闹!”原来,这两位年龄整整相差10岁的战友,竟是同月同日生。段文博没有再说什么,只是紧紧握住了“小书记”的手。
4月17日晚,当王伟强拨通段文博的手机时,只听到正在格尔木火车站指挥设备吊装的老段用嘶哑的声音喊着:“往下放……稳着点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