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23日半夜到24日凌晨,重庆市大部地区在迎来降雨的同时,还有11个区县出现了瞬时风速在10米每秒以上的大风天气。为何每年4-6月春夏之交重庆市总是常见灾害性天气?昨日,市气象局解释,这段时期重庆上空冷暖空气较为活跃,容易导致出现连阴雨、强降温、暴雨、大风、冰雹、雷暴等灾害性天气。
市气象专家解释,重庆地处青藏高原东面,四川盆地东南部,东、南、北三面多为山地,西及西南部分地区为丘陵和平坝。穿过重庆中部的北纬30°纬度带恰是冷暖空气交汇频数相对较高的地区,因此重庆多降水和冰雹、雷暴、大风等天气,尤其是在春、秋季和初夏(5、6月)。
在冬、春、秋季,重庆上空处于以西风带为主的大气环流中,由于西风带受青藏高原地形阻挡的影响,分为南北两支气流,重庆主要受南支气流逆时针气旋性气流影响,易形成有利于辐合上升的条件,加之水汽丰富,就容易成云致雨。
此外,夏季影响重庆的大气环流系统主要是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每年5-9月,由于其南北活动、东西震荡,常引发暴雨、大风、冰雹等强对流天气。同时由于春夏气温逐渐走高,蒸发量变大,降水偏少的地区就可能出现气象干旱。
根据市气候中心的监测,本月初,重庆市各地天气普遍晴好,平均气温较常年同期明显偏高,同时,由于今年以来降水总体较少,我市西部、西南部部分地区出现了气象干旱。4月6日开始至中旬末,重庆各地多以阴雨天气或多云为主,万盛、长寿、武隆、秀山等地出现了轻度连阴雨,东北部的云阳、巫山、巫溪出现了一般性低温。
时值春夏之交,并伴随汛期的临近,市气象局已经开展了对低温阴雨和气象干旱等气象灾害的滚动监测预警,定期或不定期向市政府、市防汛办以及市农委等相关部门报送气象灾害监测预警信息、农业气象情报等专题材料,并及时向市民发布天气变化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