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防汛减灾的关键时刻,气象预报预警服务就是“消息树”和“发令枪”。全国各级气象部门要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的重要指示精神,把汛期气象服务作为当前的中心工作,把确保人民群众生命安全放在首位。
今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承上启下的重要一年,是党的十八大召开之年。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和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党的十八大将对党和国家各项事业作出全面部署,进一步明确今后一个时期的发展目标和宏伟蓝图。
在这样的大背景下,面对洪涝灾害,气象人要能够在关键时刻站得出、顶得住,为各级党委、政府抢险救援提供科学决策,为灾区群众有效避险、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赢得先机,最大限度降低灾害造成的损失;能够以更加精细化的预报、更加人性化的预警服务、更加有力的措施,发挥“消息树”和“发令枪”的作用,让人民群众看到“以人为本、无微不至、无所不在”的气象服务在防汛减灾中的价值,看到决心和信心,这关系到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关系到今年防汛减灾工作的成效,关系到“十二五”开局的良好势头顺利延续。
群众的期待是,在汛期最大限度地减轻生命财产损失。这就要求各级气象部门充分认识可能出现的极端天气,全面把握汛期气象服务的薄弱环节,高度重视防汛减灾中的突出问题,把问题看得更严重一些,把困难估计得更充分一些,把解决措施制订得更周密一些,做好防大汛、防大灾的准备,确保汛期气象服务的各项工作落实到位。
群众的期待是,汛期预报预警更精准、服务更贴心。预报准不准、预警是否收到、如何用好预警……这是群众最为关注的问题。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灾害性天气预报的时效性、准确率和精细化程度还难以完全满足防灾减灾需求;灾害性天气预警信息发布的时效性和覆盖面还有待提高。各级气象部门要认真做好各种复杂天气发生时间、发生区域以及次生灾害的精细化预报,千方百计提高预报准确率;完善预警发布机制,及时有效地发布灾害预警信息,尽最大努力提高预警信息发布时间的提前量,为防灾避灾、抗灾救灾赢得时间;完善多部门联防联动机制,第一时间将相关预警信息发送有关部门;强化江河流域和水库防汛、山洪地质灾害防御、防台减灾、防范强对流天气、为农服务和森林草原防火灭火预报预警服务。
群众的期待是,气象高科技在汛期“发力”。高素质的气象人才队伍和高科技含量的装备、技术在大汛、大灾面前能否迅速反应、形成巨大的合力,群众给予极高的期待。历史经验表明,我们的气象人才、装备、技术只有在汛期大展拳脚、经得住考验,才能更为有效地发挥作用。我们要以汛期气象服务为契机,检验探测和通信等装备的运行保障能力,提升观测信息传输、质量控制和综合应用水平;充分应用多种精细化预报服务试点成果,提升中小河流防汛、山洪地质灾害防治和防台减灾精细化预报服务能力,推进气象风险预警服务,提高防汛气象服务的针对性和实用性,让群众切实感受到气象高科技的威力。
打好防汛减灾战役,防范各种灾害风险,不仅是群众的愿望,也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让我们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指示精神,以防灾减灾需求为引领,以提高预报预测准确率和精细化为核心,以保障各项业务稳定、可靠运行为基础,坚持面向民生、面向生产、面向决策,以对国家、对人民高度负责的态度,扎实、认真、全力做好汛期气象服务各项工作,用群众满意的民生气象答卷迎接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