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火车网 > 资讯频道 > 航空资讯 > 航空:武汉复兴新引擎

航空:武汉复兴新引擎

来源: 火车网 时间:2012-04-09 13:30:39 火车票预订

 湖北日报讯 记者成熔兴 通讯员税宁 王茹

  天河机场国际航站楼扩建完工、武汉至法国巴黎即将直航、总投资80亿元的武汉航空城也于日前动工。昨日,东航武汉公司又宣布战略重组。

  今年以来,武汉航空领域动作频繁,剑指国内门户机场和重要国际空港的雄心日显。

  省委常委、武汉市委书记阮成发昨日签署协议致辞时说,武汉将推动民航业跨越发展作为扩大开放、转型发展的重要抓手。他寄望重组后的东航武汉公司加大动力投放,争取在国际航线上有更大突破。

  一座机场带活一方

  东方航空总部设在上海,我国三大国有大型骨干航空企业之一(另两家是中国国航和中国南航)。东航武汉公司2002年8月在汉成立,东航、武汉航空公司、上海均瑶集团及武汉高科各持股 40%、40%、18%和2%。2005年12月完成股权转让,东方航空持股96%,武汉市国资系持股4%。

  此次重组,武汉国资系增资7亿元,持股将增至40%。更重要的是,东航和武汉市将致力于将东航武汉公司打造成为武汉的主力基地航空公司。

  在此之前,武汉市集东航、国航、南航三大基地航空公司于一地,此番增资意欲何为?

  武汉市市长唐良智一言点破:机场、航空,是一座城市强劲发展并现代化的重要推动力。武汉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关键之一是发挥交通枢纽优势,做大做强航空,让航空成为武汉现代化、国际化的新“引擎”。

  航空对于区域经济的带动,威力十足。按照权威测算,民航的投入产出比是1比8。而从机场业来看,每百万航空旅客吞吐量,可以产生经济效益总和18.1亿元,相关就业岗位5300多个。

  今年3月,中国民航局局长李家祥就曾直言,2011年全国180多个机场中133个亏损,“总共亏了不到20个亿,但是这些机场带动的经济量发展超过2万亿以上,还是划得来的。”

  骨架渐成 血脉盼通

  武汉被称为“九省通衢”,在铁、公、水等方面的优势明显。

  然而放眼中部,武汉的航空业却差强人意。尤其是湖南长沙的黄花机场,一直与天河机场齐头并进。

  2008年4月,武汉天河机场第二航站楼启用时,长沙机场加长跑道,增扩航站楼。2020年,天河机场目标为旅客吞吐量3800万人次,而湖南省的规划称,10年内使黄花机场旅客吞吐量升到3500万至4000万人次。

  令人忧虑的是,2011年黄花机场旅客吞吐量1368.47万人次,排名中部第一。

  武汉大学经济学教授伍新木认为,经过近几年发展,武汉机场等基础设施建设已迎头赶上,但在航线资源上优势并不突出,“就像人的骨架搭起来了,还需要血脉通畅才行”。

  血脉通畅的关键,在于做大做强基地航空公司,增加始发航线数量。

  武汉目前依靠高铁,已形成了3小时城市圈,对湖南、江西、河南等周边省份的旅客集聚效应明显。“只要始发航班优势明显,尤其是多几条国际航班,就可以吸引周边省份的旅客来汉中转。”伍新木说。

  但是开发新兴市场及航线需要市场培育期,通常头半年、一年都无法营利,国内通常的做法是设立航空发展专项资金,对新开航线重金补贴。伍新木认为,此次武汉市通过增资方式,拥有了一家自己持股的基地航空公司,无疑是希望在开发新兴航线方面,发挥更为积极主动的作用。

上一篇 2012年铁路建设重回正轨...
下一篇 春秋航空透露国有航企曾与其接洽合作

免责声明:火车网文章信息来源于网络以及网友投稿,本站只负责对文章进行整理、排版、编辑,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