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作为曾经的重工业城市,沈阳有着引以为豪的工业遗存,但这些昔日的“功臣”,有时也阻碍着这座城市的发展,甚至给生活在这座城市的人们带来些许麻烦。
3月24日,75岁的夏阿姨被一个已经不亮的铁路信号灯砸倒,至今仍未脱离危险。废弃的铁路专用线、信号灯、无人值守的道口,我们不该忘记这些工业遗存为我们做过的贡献,但当他们威胁我们的安全时,我们也该思考它存在的价值。
铁路·现状
铁路尽头是堵墙,铁轨上堆满杂物
在Google卫星地图上,一条条细线划过沈阳市区,那就是曾经的铁路专用线,它们在这座城市里留下一抹抹的痕迹。铁西和于洪,曾经林立着很多大工厂。昨天,记者特地走访了这些地区,看看那些曾经的铁路专用线如今都是什么样,它们的配套设施又如何呢?
场景1:这条铁路的尽头是堵墙
地点:铁西区北一中路(中油畅达加油站旁)
初见这条铁路专用线时,记者有些发晕,因为这条铁路线南段的尽头是一堵墙。“这原来是通往热电厂的一条铁路线,好多年不走火车了,所以人家那边干脆砌上墙。”一位在附近生活多年的刘大爷一语道破其中的奥秘。记者也看到,这条铁路线的铁轨缝隙已被泥土填满,显然已不能满足火车通过。但是来往的司机对此抱怨颇深。“这都砌上墙了,火车生穿啊!既然都是废弃的铁路了,为啥不拆掉呢,我们每次到这里都得减速,经受着没有必要的颠簸。”一位路过的司机说。
场景2:满身锈迹提示牌歪着站
地点:于洪区迎宾路(巢湖二街车站附近)
在这条铁路线旁,记者看到了一处满身锈迹的提示牌,上边写着一个大大的“停”字,很显然它曾经是提醒来往路人的。但如今,崭新的路标立在路上非常醒目,而它横在自行车道中间,且倾斜60度角站在那里。“说不准它啥时倒,挺危险的,而且在路中央,晚上骑车看不见,也容易撞上啊。”在附近遛弯的杨阿姨说,曾经因为这个废弃的标志没有反光,有人骑车撞上过它,但所幸无大碍。
场景3:塑料绳绑着5米高的拦车杆
地点:于洪区巢湖街(某企业仓库专用线)
这样手动的拦车杆,只在记者儿时的回忆里留存过,看着它满身的锈迹,记者想不出它已经在此立了多久,是否还有它存在的价值。但是让记者担心的是,这个近五米高的栏杆底下,只是用塑料绳简单地绑着,如果一旦开了,是不是会对来往车辆产生威胁。一位在附近作业的环卫工人说:“这杆子应该是铁路立的,但这是仓库的专用线,谁来维护就不知道了。”
场景4:铁道线上长满荒草堆满杂物
地点:于洪区巢湖街34号附近
这条铁路线显然已经不能走火车了,一位住在附近的居民告诉记者:“这是家工厂曾经的铁路专用线,那时很是热闹,火车不断。但如今已经废弃了,荒草都长得老高了。”来往的很多居民都很不解,为何这废弃的铁路专用线不能拆除呢,既可以方便过往的车辆,也可以废物再利用。“总比长满荒草,等着生锈强。”市民李先生说。
场景5:砸人灯杆又找位“咧嘴”兄弟
地点:于洪区沈新路120号附近
这个灯杆和砸中夏阿姨的信号灯杆长得一样,而让记者担心的是,它的底部也已经开裂了。而且离它不远处的一个路口还有一处这样的灯杆,虽然没有开裂,但是它和几条枕木横在了自行车道中间,来往的自行车到此,只好到机动车道上抢路。“这些铁道专用线的信号灯基本都不亮了,杵在那里实在没啥意义,还不方便,也有隐患,不如早些拆掉呢。”在附近做生意的王女士说。
铁路·思考
铁路专用线,拆留成难题
“出门跨铁路,过路等火车,着急过不去,火车一鸣笛,灰尘落满身。”这是老铁西居民在过铁路道口时的真实写照。城区内遍布铁路专用线曾经是沈阳的一大特色,尤以铁西区、于洪区为甚。据了解,数量最多的时候,沈阳共有123条企业的铁路专用线。
这些铁路专用线多修建于上世纪四五十年代,曾经为企业的运输立下汗马功劳。但近年来,随着大批企业的搬迁改造,一些线路逐步废弃,横亘在主要交通干道,困扰着居民的出行和城市道路交通的发展,还严重影响城市形象,甚至因维护不到位带来安全隐患。
铁路专用线是拆还是留,成为一个难题。为此,很多政府部门和专家学者都尝试开“药方”。
药方一:痛下决心拆
几年前,人们曾有这样的印象,铁西区好多高档小区,被一条条铁路专用线分隔开来。但在最近的走访中,记者发现,那些当年横在铁西区的一条条废弃铁路专用线都不在了。据了解,2010年铁西区就已将阻碍主要交通干道通行的39条废弃铁路线全部拆除,为车辆出行带来极大便利。“政府拆除这样的废弃专用线太好了,我们非常拥护,至少疾驶的车辆不再为前方的铁轨急刹车或放缓车速了。”一位司机说。
药方二:改成轻轨呢?
在今年的两会上,农工党沈阳市委员会提出关于利用废弃铁路专用线,建设轻轨轨道交通的建议,其中提出可以建设环铁西轻轨线等4条线路。建议提出,沈阳市应该结合本市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建设城市轨道交通网络,在兴建地下轨道交通的同时,合理利用现有条件,率先进行轻轨建设。可以借鉴和效仿北京市的“东直门—西直门”区间部分地区沿着原有铁路线展开设计路线的举措,加快建设轻轨线路。
铁路专用线是指由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管理的与国家铁路或者其他铁路线路接轨的岔线。铁路专用线仅是一条线,其长度一般不超过30公里。到2001年底,我国现有铁路专用线1300多公里。本版稿件由本报记者柳云松采写摄影王江
名词解释
《铁路信号灯杆断裂砸伤路人》接续
肇事灯杆它“娘”到底是谁还没人认账
距离夏大娘被砸已经三天了,老人依旧躺在病床上,祸首——砸人铁路信号灯的主人依旧没有站出来。昨天,记者第三次重访事发地,发现惹事的信号灯杆还躺在原地。
“铁路部门说这事得归地方企业管,但地方企业似乎也挺有理。”夏大娘的家人,昨天向记者讲述了他们到12家地方企业讨说法的经历。之前铁路部门称,这条铁路专用线有18家产权单位,其中6家倒闭了。
夏大娘的儿子张先生告诉记者:“铁路方面说这条专用线应该由地方企业负责,所以我们家人就想看看到底有没有合同这样约定。”夏家人为了这一纸合同和事情的真相跑了一整天。在这12家企业中,最后他们只找到了三家。“第一家水泥厂说企业搬家了,第二家物流中心说经理不在。”张先生说,最后一家大单位的负责人,好心让他们看了这个合同。“我看见这合同上写着,甲方是这个企业,乙方是沈阳工务段,上边写着乙方负责这条专用线的维护,而且每年企业还得交6万多的维护费。”张先生说,这家企业的负责人没有让他拿走这份合同。随后,记者联系上了这家企业的负责人,他对此事讳莫如深。“我让家属都看了文件了,我不想多说什么。”这位负责人似乎顾虑很多。对于道口的灯杆归谁负责,最后他这样对记者说:“我们每年交着维护费用,而且有一项就叫道口附加费,你说该谁负责呢?”
就在采访即将结束时,夏大娘的女婿李先生高兴地给我们打来电话说:“我在铁路局跑了一天,最后他们信访办的工作人员找到了道口办、机务段、工务段的负责同志,最后给我个结果,说他们将找那几家企业,谈如何解决、如何赔偿等问题。”李先生说,他已经看到曙光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