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一邮邑,神州无同类"。以"邮"命名的高邮市,地处苏北里下河水网平原,河沟纵横,水面占全市总面积的40%。近年来, 高邮市公路部门加大了对农村公路的投入力度,实现了村村通水泥路。更可喜的是,从2008年起,该市在扬州市组织的农村公路管养工作检查考核中每次都遥遥领先,连续3年获综合评比第一名。四通八达的邮乡农村公路,缘自这里有支与农村基层一线养护人员手拉手,与广大农民心连心的"邮乡阡陌服务组"。
说起这支"邮乡阡陌服务组",那可是高邮市公路管理站举全站之力,以农路、路政等部门人员为骨干,打造的优质服务品牌。组里的20多名工程技术人员和公路管理人员,年龄最大的46岁,最小的24岁,2300多公里的乡间小道上,时时闪动着他们匆忙的身影。
小路修出"大模样"
农村公路能不能像通衢大道般"有模有样"?或许有人认为这高不可及,是天方夜谭,但"邮乡阡陌服务组"的成员认定一个理:
"只有想得到,才能做得到。"按2008年扬州市农管办在全市范围相继开展的"农村公路管养示范乡镇"和"农村公路管养达标乡镇"创建活动标准,乡村公路管养达标必须补足补齐路肩、补植公路绿化、设置交安设施、整治沿线环境,还要添置养护设备,搞好站点工房建设,建立内业资料??就说路肩这一项,乡道宽度要达到75厘米,村道达到50厘米。别说是高邮这样公路建在堤坝水塘边的地方,就是普通的农村公路,能达到这个标准的也不多见。要改,可是个大工程。
1300公里的农村公路,乡村道路就有120多公里,全部查看一遍,要马不停蹄地跑上大半天,最远的乡镇离城区50多公里,一天最多只能跑3个乡镇。时间紧、里程长,"邮乡阡陌服务组"的工作人员就采取"时间换空间"的办法,实行"5+2"工作制、"白加黑"连班制,几年间放弃休息日2000多个,加班加点更是无法计算。
从事农村公路的测量工作,对于组里的人员来说,大多是新的挑战。面对陌生的领域,他们没有退缩,不会就问,不懂就学,每一条路、每一个角落,他们都走到、看到。功夫不负有心人,2008年4月,扬州市农村公路管养示范乡镇考核,高邮市参创的4个乡镇均一次性通过验收,并囊括了前三名;7月份,又有15个乡镇在第一批达标乡镇创建工作中全部达标,并包揽前4名;11月份,余下的乡镇(园区)参加第二批乡镇验收,再一次全部通过。"路平肩齐绿化青,人勤志高道路美",高邮公路人以"先人一步,高人一筹"的骄人业绩,为扬州市赢得了农路管养"两大创建"满堂红。
小路享受"大养护"
"农村公路不但要'有路走',还要'走好路','走安全路','走舒畅路'"。这是"邮乡阡陌服务组"的行动目标。他们把"小路"当成"大路"养,用实际行动践行着"小路大养护"的原则。
2009年,"阡陌服务组"通过积极争取,筹资22万元,采取招投标方式,采购人力三轮车351辆、安全帽754顶、反光背心754件、养护服装754套、雨衣327套,发放给全市农村公路一线养护人员,并统一农路养护作业标识,在工装和三轮车上全部印上公路标识和"高邮公路"字样。这样既改善养护作业条件,也有利于养护人员的作业安全,同时强化养护人员的职业光荣感和工作责任感,使他们像干线公路养护人员一样战斗在乡村公路线上。
2010年,"阡陌服务组"又帮助72名县道养护工配备了"管养手机",并落实每人每月20元的管养信息费。使农路养护工成了农路管养部门的"千里眼"、"顺风耳",做到了路损问题和其他养护突发事件"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理",有效弥补了公路管理力量的不足。
以往农村公路管理养护内业资料五花八门,没有系统完整、规范的样式,令人眼花缭乱,费神伤时。2010年,"阡陌服务组"先对乡镇公路站办公室墙上的制度牌进行全面梳理,设计了整体式和分离式两套板块。式样全面、简洁、匀称、美观的制度牌,得到扬州市农村公路管养办公室领导高度评价,并在扬州市推广。他们还对农村公路管养使用的表式进行统一设计,对经常使用的表格实行统一印刷,并免费发放给各乡镇公路站使用。同时,内业资料档案盒标签也做到了统一规范,给管理提供了很大的方便,也树立了高邮农路的形象。
小路传递"大关爱"
"群众所需,就是我们所求;群众所盼,就是我们所干。" " 邮乡阡陌服务组" 用"心"服务,用行动表达着他们对事业、对群众无比深沉的爱。
交通安全是公众最关心、最迫切的问题。 2010年初,菱塘回族乡被高邮市推荐参加全省第一批乡村公路管养及安保工程示范乡镇创建。"阡陌服务组"认为这是一个改善该乡道路通行安全状况的极好机会,也是推广实施全市乡村公路安保工程取得成功经验的极好机会。于是,"阡陌服务组"的技术人员从调查摸底,到方案制订,再到具体实施,每一步都全程参与、主动配合,予以技术支持。
他们与市交通局专家、乡有关部门人员一起,对该乡所有线路包括路面、路基构造物、桥梁、绿化、安保设施等逐一过堂,每一条线路都研究制订了具体整治方案。在乡党委、乡政府领导下,举全乡之力,全心、用心、尽心地开展创建工作,全乡道路的安全性能大为改善。2010年底,高邮农村公路高质量通过验收,被江苏省交通运输厅公路局命名为"省第一批乡村公路管养及安保工程示范乡镇"。地处里下河水网平原的高邮,"三里一桥,两里一涵",多数道路建在堤坝上。平面交叉道口视距较短、急弯陡坡线形不良、河塘和高路堤路段路侧防护欠缺、村庄段街道化、危桥等现象普遍存在,直接影响公众出行安全。
2011年初,市农村公路管养领导小组提出用3年时间,在全市范围完成乡村公路交通安全保障工程。为保证和提高乡村公路安保工程实施效果,最近"阡陌服务组"技术人员在总结和提炼菱塘乡成功经验的基础上,紧贴安保工程建设实际,花费一个月的时间,专门编印了一本《高邮市乡村公路交通安全保障工程实施指南》,供各地使用,受到乡镇普遍欢迎。
高邮桥梁涵闸众多,仅乡村道公路就有1488座,这些桥梁多半建造于上世纪七八十年代,设计标准低,承载力不足,近半数已成危桥。为消除安全隐患,决定实施乡村公路危桥改造3年行动计划,为了更好地完成672座乡村道公路危桥改造任务,"阡陌服务组"与市交通局专家共8名工程技术人员组成的专家服务组,对危桥改造提供技术指导和跟踪质量监督,以确保投资效果、工程质量和公众出行安全。一次又一次勘查,一次又一次测量,"阡陌服务组"成员的身影,始终活跃在田间地头,活跃在村道乡道之间。
既是农村公路工作的管理员,又是宣传员,更是服务员,几年来,"邮乡阡陌服务组"与基层一线公路管理养护人员、与广大群众结下深厚友情,受到乡镇政府和沿线群众的欢迎和好评。"邮乡阡陌服务组"优秀服务品牌也在百里水乡越叫越响。他们用公路人特有的情怀,执著地编织爱;用贴心的服务,将爱播撒在水乡大地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