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2日,南通公路处路政科接到一个来自千里之外的电话--湖南衡阳某大件运输有限公司老总再三恳请叶平科长代向公路处领导表示万分感激,感谢南通公路人春节前后为他们公司一件大件运输提供了热情、周密和到位的服务。
事情的原委是这样的:
2011年12月29日,南通公路处市区公路站路政人员在巡查时,发现一辆重型半挂平板车辆疑似超限运输。路政股长倪金宝和路政员朱德华等人当即按执法程序将其拦下,并带往南通超限检测站进行称重检测。
真是不称不知道,一称吓一跳。该车车货总重竟达176.3吨(共11轴38只轮胎),属严重超限运输行为!
经对承运人李某询问,得知该车未办理任何超限运输许可手续,属违法超限运输。在了解了具体行驶路线和基本情况后,执法人员当即作出了对这辆车“中止行驶,保存车货”的决定,同时将情况上报到南通公路处。
鉴于该车的特殊性和沿途有两座危桥并处在春运车流高峰期的特殊情况,处分管领导陆晓丽当即指示:由路政科和养护科根据沿途路、桥实际情况,精心准备,在确保安全通行的前提下,适时组织路政人员将该车护送至目的地。
原来,该车所载的是变压器,准备运往南通开发区新丰变电站。经路政人员沿途现场勘查,该车沿336省道向东行驶至海门西大兴环形交叉口向南至县道三南线,再向西行驶至目的地,需要经过市区、通州、海门三县(市)区路段,沿路共有3座桥梁,即336省道通州海门交接处的界河桥、三南线上的汇淤河桥和三南线上的海门通州界河桥。尤其是三南线上的界河桥为一座限载3吨的危桥,根本无法满足此车通行,而三南线又是通向新丰变电站的必经之路。
怎么办?公路处路政、养护部门多次协商、研究,并召集海门、通州、市区三县(市)区公路站路政、建养部门和三地交通局相关人员召开会议,研究对策。
转眼就快到大年三十了,公路职工中,许多人都在忙着准备年货,有的家在外省的已经动身回家过年了。可负责协调处理此事的公路处路政、养护科的人员根本顾不上自己的事,此时他们心里只有一个共同的想法,尽快将这一大件安全、顺利地运送到目的地,切实为当事人排忧解难!
然而,安全问题事关重大,来不得半点马虎,谁也不敢拿群众的生命财产开玩笑!研究结果,大家形成一致意见:要求承运人请设计单位对所经桥梁进行测算、论证,考虑对危桥采取加固或其他保护性措施,以确保运输车辆安全顺利通行。
2月20日,市区公路站站长(路政大队大队长)钱超召集会议,邀请处路政、养护等部门负责人和社会上的两位桥梁专家,对由承运人聘请的南通交通规划设计院设计并承建三南线界河桥“桥上桥”的方案进行认真评审。
所谓“桥上桥”设计方案即:在原桥上再架设一座钢桥,钢桥桥板离原桥面保持12cm间隙。这样,就使得车辆在过桥时,原桥面不受一点压力。专家们在仔细审阅了设计方案和详细听取了设计单位的情况介绍后,提出了一些进一步加强和完善的意见和建议。承运人和设计单位均表示同意。随后,他们抓紧对方案进行了进一步调整和完善,并决定于3月1日起运。
可是,这天上午,天公不作美,竟哗哗啦啦下起了大雨。原本准备8时开始架桥的计划,只好待雨小后施工。大约10时左右,市公路处路政科葛建峰等3人准时赶到现场,与市区、通州、海门路政大队的保障人员汇合并进行了明确分工:由市区大队与通州大队各两名路政员分驻危桥两头,维护架桥施工现场的道路交通安全秩序,其余人员则和规划设计院的曹总等技术人员一起参与整个架桥工程施工质量和安全的监管。小雨一直下个不停,大家站在“剪刀”般的风中,雨淅淅沥沥地打在脸上,虽然很冷,但谁也顾不上多理会……路政员和工人们一起在雨中坚守着岗位,中午只在车里吃了点盒饭。原计划2点就能完成的架桥任务一直忙到下午4点才算完成。
下午4点10分,市区路政大队两辆路政执法车在副大队长倪金宝的带领下,以每小时40公里的速度,护送装载着超重设备的“庞然大物”匀速前行。处路政科3名工作人员紧随其后应急保障,沿途每经过一处桥梁,都有通州、海门的路政人员现场指引并疏导交通。5时10分,车辆行驶至“桥上桥”时,路政科负责人要求桥上所有人员全部下来,两头暂时封闭交通,超限车辆由钢桥设计单位技术人员指挥过桥。
5时12分,超限车慢慢地驶上钢桥。在场的所有工作人员和现场围观的群众个个将心提到了嗓子眼,目不转睛地盯着车辆和钢桥,生怕出现意外情况。
时间,在一秒一秒地挪着;车辆,在一点一点地移着……大家的心也一阵紧似一阵,仿佛能够听见“咚咚”的跳动声……5时16分,当超限车辆的最后一排轮胎驶过钢桥时,所有人都禁不住长长地出了一口气,有的人竟忍不住鼓起掌来……承运人李老板从车上跳下来,与路政人员一一紧紧握手,眼里噙着泪花连说:“谢谢,太谢谢你们了,我走南闯北到过多少地方,还是南通路政最贴心!”
这项大件运输护送任务安全顺利地完成了,为这事儿,南通公路处先后召开了5次会,倾注了大量的心血、汗水和经费,尽管如此,他们不但没有收取承运人一分钱,而且还像关心自己的兄弟姐妹一样,真切为远在千里之外的异乡人提供了一流的人文关怀和服务,相对于那些“门难进、事难办、脸难看”的部门和执法人员,怎不令人感怀、令人欣慰、令人激动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