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火车网 > 资讯频道 > 铁路资讯 > [两会问道]是否该建那么多高铁?

[两会问道]是否该建那么多高铁?

来源: 火车网 时间:2012-03-14 14:26:55 火车票预订

  7.23动车事故震惊世人,也让人们对高铁安全问题非常关切。 中国高铁早在2009年年底已经是世界第一长,但是铁道部的负债已经超过了2万亿。 中国到底该不该修那么多高铁,又是否如一些分析所言,拆分铁道部,将铁路市场化就能保障铁路安全?且看腾讯两会"问道"邀请的各位专家学者、意见领袖给您带来的精彩解答。

  中国到底该不该修那么多高铁,又是否如一些分析所言,拆分铁道部,将铁路市场化就能保障铁路安全?

  民间资本进入会提升铁路安全 袁伟时(著名历史学家):中国版图辽阔,人口众多,经济规模正在扩大,应该继续修铁路,包括修高铁。铲除民间资本进入垄断行业的障碍,资金不足的难题是可以解决的。政企分开,走市场化道路,势在必行。政府腾出精力,改变该管不管的状况,履行监督职能,铁路安全不但不会降低,还会提升。

  我不赞成赔钱搞高铁 茅于轼(著名经济学家): 现在的高铁发展从经济学角度看,除了上海到南京那一段可能能赚钱之外,都是赔钱的,高铁赔了钱谁来还钱呢?还是老百姓!因此我不赞成赔钱搞高铁。日本为什么能搞高铁,首先是因为日本的人口密度很大,其次是日本人的收入高,只有满足了这两个条件才能搞高铁,才不会赔钱。现在中国大部分高铁经过的地区人口密度并没有日本高铁地段的人口密度大,而且旅客的收入水平远低于日本,所以还没有到发展高铁的时候。

  铁路市场化与铁路安全之间的关系并不是那么直接,铁路市场化有可能会让铁路运营更安全,也有可能让其安全状况恶化。铁路安全主要在于技术水平和运营者的责任心,市场化对提升这两个方面没有直接帮助。

  短期内修这么多高铁并不合适 朱永新(全国人大常委 民进中央副主席):从我们幅员辽阔的现状来看,发展高铁的方向是正确的。短时间修如此多的高铁,也是不合适的。一是建设资金难以保证,二是建设质量难以保证,三是运行实践有待验证。其中最主要的是安全问题。法国TGV高速列车30年来未出现过一起人员死亡事故,与其完善的监测报警系统是分不开的,从旅客报警系统、防范司机打瞌睡的监视器到火灾报警系统、道路灾情报警系统,没有长期的磨合运行是难以保证安全的。铁道部门的改革也是势在必行的。

  没有切实措施,什么化都不能保证安全 葛剑雄(全国政协常委 复旦大学博导):该修多少高铁决定于需要与可能(包括资金、技术、运行等),在没有掌握确切的数据的条件下,无法判断。不负责任的肯定或否定毫无意义,且干扰正确决策。市场化只是提高铁路效益和安全的可能条件,不是必然条件。如没有切实措施,无论什么化都无法保证安全。但无论如何,中国的铁路体系需要改革,将政府部门与建设、经营、管理部门分开,各司其职。

  中国地域辽阔,需要足够的高铁 叶青(全国人大代表 湖北省统计局副局长):目前已经规划而且有资金来源的高铁,应该确保按计划建设。否则,不仅会浪费资金,也会影响高铁网络的联通。当然,建设高铁工程要以廉洁工程作为保证,要清查高铁奢侈采购的问题。 拆分铁道部,让更专业的队伍管理铁路运行,保障铁路安全,也是有道理的,建铁路与用铁路应该分开。铁道部是建铁路的,铁道部应该是铁道建设部,交通运输部应该是用铁路的,管理所有的运输方式,统一协调,这样的话,就可以设立交通运输部铁路运输局。铁道部从修路、造车、客运\货运都要管,有点顾不过来。修管不分,资金过于集中,容易产生腐败问题。

  不主张高铁下马,这会导致更大的损失 陈有西(全国律协宪法人权委员会副主任 著名律师):温州动车事故后,我在网上发言,就提出过应当撤销铁道部,并入交通部。中国的铁路应当允许民营,没有那么多垄断,没有那么多国家小灶,没有那么多腐败和利益集团链条。让民间资本入股,甚至卖掉70%国有铁路,凑钱把没有完成的高铁項目尽快建成投产。

  我不主张高铁下马,因为这会导致更大的损失和浪费;也不主张高铁降速。我往来上海杭州有时也常坐高铁,也多次坐过日本新干线和欧洲铁路。我觉得这个列车的技术和安全系数是达到国际一流水平的,认真找出问题,加强运营秩序管理,改进信号安全系统,我觉得恢复原运营速度没有什么问题。中国的思维方式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刘志军倒了,好像上高铁也错了;采购腐败,好像所有的高技术都是假的。这种方法只会让我们付出更大的代价。我觉得国家应当集中财力,把已经上马的項目尽快建成投人运营,没有上马的,可以不启动。现在这样停着占地占材又收不回投入,是对人民更大的犯罪。


上一篇 铁路电话订票业务将成为铁路部门...
下一篇 北京地铁6号线一期下月洞通...

免责声明:火车网文章信息来源于网络以及网友投稿,本站只负责对文章进行整理、排版、编辑,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