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火车网 > 资讯频道 > 公路资讯 > 滕宏伟谈“缩差共富”

滕宏伟谈“缩差共富”

来源: 火车网 时间:2012-03-13 00:00:00 火车票预订

  在市委三届九次全委会《关于缩小三个差距促进共同富裕的决定》的12条举措中,提出“以交通互联、产业互动、功能互补为重点,着力构建主城、区域性中心城市、区县城和特色中心镇联动发展的大都市连绵带”,以及“建成4小时重庆”、“国省道连接80%的乡镇”等发展目标,要求全市交通继续保持大变革、大跨越的发展态势,为缩小三个差距、促进共同富裕提供有力的交通基础保障。

  对于落实这项高瞻远瞩的“缩差共富”战略,市交委主任滕宏伟提出,今后,全市交通系统将继续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统筹城乡、区域交通发展为出发点,以更加方便群众出行为着力点,坚持建设与管理并重,加快推进交通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重庆交通发展进入“蜜月期”

  滕宏伟分析,长期以来,受山峦叠嶂、江河纵横的自然条件限制,重庆交通面貌十分落后,对经济社会发展处于“瓶颈制约”状态。近年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交通,举全市之力战略优先发展,使交通发展实现重大跨越,成为重庆交通史上发展速度最快、质量最好、变化最大、群众受惠最多的时期。

  目前,全市高速公路“二环八射”近2000公里路网全面形成,基本实现“4小时重庆、8小时周边”,“三环十射”新的1000公里高速公路建设全面启动,在建规模达到1086公里。国省干线连通所有区县和省际之间,二级及以上公路总里程达到1万公里,除高速公路外的普通公路全部取消收费,综合通行能力在全国排第12位,直辖市排名在上海之前。农村公路总里程超过10万公里,乡镇100%通油路或水泥路,行政村100%通公路,99%的乡镇和72%的行政村通客车。内河水运港口货物和集装箱通过能力达到1.4亿吨、240万标箱,货物实际吞吐量达到1.2亿吨,跻身“双亿吨”大港行列;船舶运力达到530万载重吨,以航交所为平台的要素市场加速形成。公交线路380多条、车辆7000多辆,规模居西部第一;出租车总量1.15万辆,万人出租车拥有量17.5辆;综合换乘枢纽和公交站场逐步完善,各种运输方式衔接和群众换乘更加便捷。完成国省县乡道“安保工程”1万公里和一大批渡口改造、渡改桥、危桥改造、危险路段整治项目,对重点车辆、船舶、车站和码头的动态监管基本覆盖,应急抢险和执法服务水平逐步提高,群众出行更加安全。

  交通运输实现“缩差共富”  的重要作为

  滕宏伟认为,交通运输是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出行的基础性产业和服务性行业,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保障群众便捷出行,支撑三个差距缩小和促进共同富裕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一是为促进全市经济平稳快速发展,追赶发达地区提供有力支撑。交通运输系统的建设、运营和维护,通过投资直接拉动了经济增长,同时也构建起主城绕城高速以内特大城市的基本框架,架起了内陆地区开发开放的“主动脉”,改善了运输条件和物流环境,优化了投资和发展环境,促进了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保障。二是为增强区域之间互联互通,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提供有力支撑。交通运输的发展密切了地区之间的互联互通,增强了中心城市的辐射聚集能力,道路基础设施成为引导产业空间布局优化的主轴线,推动了以分工和专业化为基础的相关产业的空间集聚,促进了产业链条的延伸和生产环节的跨区域配置,为区域协调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三是为改善农村落后面貌,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提供有力支撑。交通运输打通了城乡之间的交流通道,加快了人流、物流和信息流的流动,打破了农村地区的相对封闭状态,为农村地区加快脱贫致富步伐提供了坚实的基础保障。四是为改善民生、促进全体民众共享发展改革成果提供有力支撑。交通运输系统逐步提高公共服务水平,显著改善了旅客出行条件,在全体民众共享发展成果、转变生活方式和提高生活质量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

  2000亿

  续写的“共富”未来

  滕宏伟认为,与市委市政府的要求相比,全市交通还存在不小的差距,如:基础设施供给数量和质量不高,对经济社会发展仍处于“瓶颈缓解”阶段;便捷、舒适、人性化的运输体系尚未形成,交通基本公共服务的保障能力还有待提升;城乡和区域间交通发展不平衡,对缩小城乡和区域差距的基础保障不够;安全监管和应急救援能力亟待提升,安全保障的压力依然较大,等等。

  滕宏伟说,交通肩负支撑三个差距缩小、促进共同富裕的历史使命。“十二五”期间,全市公路水路交通规划投资2000亿元,全力抓好七件大事。

  加快完善高速公路网络,打通与湖北、四川、贵州、陕西等周边省市的出口通道,加强主城与渝东南、渝东北之间的通道衔接,推动万州、涪陵、黔江等中心城市间的高速公路建设,进一步增强省际、区域和县际间通道运输能力。到2015年底前,再建成成渝复线、沿江高速等高速公路1000公里以上,使全市建成通车总里程达到3000公里,基本形成“三环十射三联线”骨架网,省际对外出口通道增至20个,高速公路密度达到3.6公里/百平方公里、继续保持西部领先,基本实现万人拥有量1公里、总体达到欧洲发达国家平均水平。

  优化调整国省道布局,力争普通国道规模新增4000公里、达到5300公里,省道规模新增3000公里,使国省道覆盖乡镇达到700个,实现80%以上的乡镇与国省道连接;升级普通国省道1000公里,实施路面改造5000公里,每年按升级不低于200公里、路面改造不低于1000公里的速度推进,到2015年使国道基本达到二级、省道基本达到三级,普通国省道路面优良率达到75%。

  新改建农村公路3.7万公里。重点实施3万公里行政村公路油路或水泥路改建,到2015年,使全市行政村公路通畅率达85%以上,其中“两翼”地区实施1.9万公里、力争实现行政村通畅率达到75%,与“一圈”的差距缩小17个百分点。同步发展农村客运,改扩建乡镇客运站240个,建成农村客运招呼站5000个,全市中心镇基本建成五级以上等级客运站,其他乡镇基本建成五级客运站或简易车站,通客车行政村基本建有候车亭或招呼站。合理规划农村客运网络,基本形成以区县城区为中心、以乡镇为依托、以农村客运站场为节点的网络体系,到2015年全市乡镇和具备条件的行政村100%通客车。

  实施嘉陵江、乌江等航道整治,到2015年使全市四级以上航道里程达到1636公里,占总航道里程的37%。按照港口、物流和产业“三结合”的原则,推进大型化、规模化、集约化、信息化、铁公水联运的枢纽型港口建设,重点实施好主城果园、东港、万州新田、涪陵龙头山、忠县新生等项目,同时配套建设依托工业园区的临港码头。到2015年,使全港货物通过能力达到2亿吨,其中集装箱通过能力达到700万标箱,载货汽车滚装180万辆。发展专业化、大型化、标准化船舶,2015年使我市总运力达到750万吨,标准化船舶运力达到75%以上。

  加快综合换乘枢纽建设,重点建设主城两路、四公里、西永、茶园、鱼洞等8个换乘枢纽,使各类客运之间有效衔接;建成外河坪、弹子石等一批公交站场,使公交车辆进站率达到60%以上,公交车占道停车现象进一步缓解。新增、更新公交车辆3000辆,使主城公交车辆达到8500辆、线网长度达到2000公里;争取财政加大投入力度,进一步完善公交与公交、公交与轨道之间的优惠换乘政策,减轻居民出行成本;优化主城公交线网,形成功能清晰、换乘合理的多层次线网结构;绕城高速以内2900多台班车全部退出,公交实现全覆盖;将绕城高速以内区域划分为4大公交区域,实行“一个区域、一个主体”的经营模式;到2015年全市二级以上及县级中心客运站电子客票覆盖率达到80%;全市区县城区100%开通公交。

  到2015年主城出租车总量达到1.4万辆,万人出租车拥有量增加到18辆,进一步缓解市民出行“打的难”问题。力争主城出租车企业公司化经营率达到100%、个体组织化率达到80%以上,保障驾驶员合法权益,完善收益分配调整机制和劳动用工关系。修订《重庆市出租汽车客运管理办法》,健全驾驶员在岗教育培训和诚信考核制度,提高服务质量和整体形象。继续开展“打击非法营运”和“惩违规、除陋习、树文明”专项整治,规范出租车营运秩序,提升文明服务水平。加快启动出租车行业管理信息系统试点工程,更新改造出租车终端,开发电召服务调度等9个系统,提高信息化服务水平,保障群众出行更加方便、快捷。

  再实施“安保工程”5000公里,在全面完成国省道的基础上向县乡道路延伸;实施渡口改造750个、渡改桥100座,逐步消除干线公路现有危桥、危隧,有效减少和消除交通安全隐患。建成涵盖公路和水上的12个区域性应急救援基地,搭建具备监测预警、应急指挥等功能的市级交通应急指挥平台,强化水上事故应急救援、道路抢险保通和应急运输保障等应急队伍建设,着力提升交通安全应急处置能力。


上一篇 吹响春天的集结号
下一篇 全国收费公路约15.6万公里...

免责声明:火车网文章信息来源于网络以及网友投稿,本站只负责对文章进行整理、排版、编辑,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