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航空有限公司(Hong Kong Airlines Ltd.,简称香港航空)推出飞往伦敦的全商务舱长途航班,此举是这家成立不久的航空公司一个打破常规的高风险尝试:它要在香港竞争激烈的航空市场撼动国泰航空(Cathay Pacific Airways Ltd.)和其他国际航空公司的主导地位。
这家羽翼未丰的航空公司背后有中国航空与休闲企业海航集团有限公司(HNA Group Co.)的支持。它的上述尝试是一场重大扩张行动的一部分。除此以外,这项行动还包括增加航班和目的地数量,目标是在举行首次公开募股(IPO)之前吸引投资者加入。预计香港航空的IPO将在今年晚些时候举行,最高融资3亿美元。
香港航空总裁杨建红预计,按75%的目标载客率计算,香港至伦敦的航线将在推出后半年之内实现盈亏平衡。杨建红对《华尔街日报》说,很多名人和投资银行家都对这个航班表示了兴趣,一年之后,仅这一条新航线就有可能占公司全部客运收入的10%左右。该公司2011年1至9月的收入为人民币28.4亿元,超过2010年全年收入10.8亿元的两倍。
杨建红还说,香港航空正在考虑是否在今年晚些时候推出飞往巴黎的类似豪华航班。
香港航空运营有20多架波音(Boeing)和空客(Airbus)飞机。上周它首飞世界上盈利潜力最大的商业航空线路之一香港至台北线,并公布了招聘数百名空乘人员的计划,打算在年内将空乘队伍增加接近60%,以满足航班数量不断扩大而产生的需求。
本周三,香港航空首飞香港至伦敦盖特威克机场的每日航班。这条航线采用配置两类商务舱座位的空客A330飞机,要以更低的价格获得两个国际金融中心之间的商务和豪华休闲客流。从2006年成立以来,香港航空一直很难在本土市场同规模大很多、财务实力雄厚的国泰航空展开有效竞争。规模更小的香港航空只得仰仗于香港与亚洲休闲目的地之间的短程区域航线。
与此同时,香港的高成本(包括高昂的工资和机场费用)也使这家航空公司无法采取低成本商业模式。在亚洲其他地区,包括马来西亚AirAsia在内的一些航空公司利用这种模式取得了极大成功。推出全商务舱航班之举显示,香港航空迫切需要为自己开辟出一个蓝海市场。
过去几十年里,数十家航空公司都曾尝试维持利润较高的全高级舱航班,但多数归于失败,原因是它们背负了成本飙升带来的沉重资本债务,且面临着需求不稳定的市场状况。Silverjet、Maxjet Airways Inc.和Eos Airlines Inc.等欧美豪华航空公司全都在2008年金融危机中破产。
分析人士和行业资深人士说,香港航空面临着类似挑战,特别是在燃油价格继续猛涨之际。该公司每个飞行时间超过12小时的航班都必须荷载大量燃油,这就加剧了油价上涨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