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洪泽县公路站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工作方针,紧紧围绕公路工作,大力开展党风廉政、行风软环境建设,力求在认识上求高度,工作上求力度,强化组织领导,积极开展活动,切实抓好队伍建设,全方位、多方面地采取措施,把党风廉政、行风软环境建设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抓好、抓细、抓实,取得了明显的成效,单位连续多年保持无公路“三乱”行为,2011年被县委县政府评为“十佳人民满意执法机关”,被县委授予“先进基层党组织”称号,被县交通运输局评为行风软环境建设先进单位。
把握“立足点”,统一思想,加强领导。
公路管理部门是担负着路政管理、行政执法、工程质量监督、公路养护监管等职责,是社会群众普遍关注的热点部门,其党风廉政、行风软环境建设工作的好坏,对社会风气的转变将产生重要影响。为此,该站把党风廉政、行风软环境建设列入“一把手工程”,纳入重要议事日程,真正抓好、抓实,抓出成效。站成立党风廉政、行风软环境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形成了由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配合抓,党政工团齐抓共管、各股、室、路政中队各司其职、全体职工积极参与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要求对职责范围内的党风廉政、行风软环境建设切实担负起领导责任。并根据需要,结合上级文件和会议精神,制定了《民主评议政风行风实施方案》,切实开展好政风行风评议活动。实际工作中,坚持把党风廉政、行风软环境建设责任的落实与公路中心工作紧密结合起来,一起部署、一起落实、一起检查、一起考核,形成了一把手负总责,各职能部门分工负责,一级抓一级,层层负责、层层落实的工作格局。
选准“切入点”,结合特点,开展活动。
运用载体,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是搞好党风廉政、行风软环境建设的最佳切入点,能有效促进党风廉政、行风软环境建设工作的顺利开展。
支部从站情出发,结合实际,抓好载体,开展活动:一是开展“廉政文化进机关”活动。在全站特别是工程养护、路政管理等重点部门推广和应用了《防控手册》,落实党风廉政责任制,积极构建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从严治理商业贿赂行为,加强源头管理,切实把廉政建设贯穿于公路各项工作的全过程,达到标本兼治。二是民主评议政(行)风活动。七月初到八月下旬按要求开展了民主评议政风行风活动,在采取向全站职工征求意见、召开座谈会、发放问卷调查表等形式的基础上,通过网络群发手机短信,以更广泛、更全面地收集社会各界的意见或建议。还根据市处部署开展了“千人百单位”民主评议政风行风活动,通过对依法履职、公正执法、政务公开、高效服务、清正廉洁、参与政(行)风评议等六个方面的评议,以规范行政执法行为,更好地服务“两个率先”。三是“新闻媒体看公路”活动。邀请洪泽大湖论坛、洪泽信息、洪泽电视台等3家媒体和洪泽效能办负责同志参加“新闻媒体看公路”活动,敞开站门,虚心听取新闻媒体的建议和意见,接受新闻媒体和社会的监督,以改进公路工作作风,提高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的能力。
夯实“支撑点”,抓好队伍,形成合力。
以人为本,抓好队伍,是搞好党风廉政、行风软环境建设的是根本保证。全站严格执行上级各项规章制度和行业禁令,包括:《五项禁令》、“首问负责制”、“禁酒令”、“淮安市经济发展软环境建设六条禁令”,以及交通行政执法人员“十项禁令”等制度。并实行保证金制度,全体干部职工月缴存300元作为党风廉政、行风软环境建设保证金,站配套300元作为奖励,对党风廉政出现问题,平时工作出现迟到、早退、离岗、上班时间玩游戏、看视频、聊天、干私活等与工作无关的,被单位或上级有关部门查实的,扣除当事人当月全部保证金和站配套奖金,并予以通报批评,切实改变了过去“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的不良现象。全站形成了从班子成员做起,从每一位党员干部做起,树好榜样,发挥表率,做到会做事,做成事,不出事,清正廉洁,杜绝腐败。全体工作人员的办事效率、服务能力和工作水平有了明显提升,行业风气有了极大好转,树立了良好的行业形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