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9月30日这一天,天空有一些不明朗,阴沉郁闷。在重庆市酉阳县李溪乡镇道路改造的一辆挖掘机的铲斗下,躺着一具血淋淋的尸体。还没来得及留下只言片字,丈夫就这样撒手离去,丢下妻子和一双女儿...... 办完了丈夫的丧事,一个星期后,顶着心头的惊涛骇浪,坚持回到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她,就是沿河公路段理段沙子养护站养护女工蔡江红。
2月23日,我们采访组来到沿河公路管理段。下午4点,在段部会议室里,我们等待着主人翁及其同事的出现。才过了几分钟,记者们就见到了蔡江红。她身着厚厚的黑棉袄,外表给人一种朴实、精明、能干的感觉。她微笑着一边与同事打招呼,一边款款落坐,在得知记者的来意后,还显得有一点羞涩和紧张。
按原计划,我们要在这里开一个简单的座谈会,几家媒体的记者联合采访这位段里推出的女工及其同事。“请大家先作个自我介绍,然后再谈谈蔡江红给你们的印象”局宣教科的同志
作了一个简短的引导。 一番沉默后,沙子站副站长崔华权开始了自我介绍:“我叫崔华权、我叫张羽泽、刘娅平......”
“父亲是养路工,1993年以前她随其父在县城城关道班待业,后来,她是以特困职工招工指标正式被招进来的,并分到了沙子站。”崔副站长慢慢地向大家介绍开来。“我们站管养的是326国道黑水火炮厂至甘龙60多公里的路段,职工们的工作地点离家比较远,而我们这位单亲妈妈和所有的男同志一样,干起工作来不怕累,不怕吃苦,从未早退过。有时侯到很远的地方上班,一去就是一个星期,忙的时候甚至一个月才回一次家,确实太不容易了。”
“蔡江红,还是你自己说下吧”段里的支部书记陈汝华催促道。
“我是1993年参加工作,现在40岁了。这一辈子让我最心酸的一件事是,有一回,我离家准备回甘龙上班的时候,把零花钱拿给小女儿,她却对我说,妈妈我不要零花钱,我只想你多陪陪我,不去上班可以不。当时,我一阵心疼,但强忍着没有流出眼泪......之后,由于工作的原因,无法照顾女儿,只好将她送到城里的一所叫‘德行小学’的寄宿学校读书。”此时,现场的蔡江红泪水像流了出来。
“我也来说两句,她让我们最感动是,爱人去世后一个星期,毅然回到自己的工作岗位上,段里的领导及站里的同事们都劝她多休息几天,她却没有吭声。其实,在工作中,我们总是想力所能及的多给予她一些帮助,但她总是摇头拒绝。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我们的蔡江红,在工作之余还帮大家洗衣做饭。”在谈到和蔡江红一起工作的情景时,站长王强略显激动的说。
接着王站长的话,心直口快的张羽泽也发了言,他说:“93年,我们搞承包,每人分管两公里,蔡江红不但能够严格按照当时所说的“养护八道工序”进行作也,而且还监督别人......”还没等到张羽泽把话说完,王强又插话道:“原来社会上都说我们公路部门的工资高,其实不然。比如,像蔡江红工作快要20年了,每月工资才1750元,她要抚养两个女儿呀,还希望媒体多呼吁我们!”
“请问蔡大姐,在工作中,你遇到过哪些危急的事吗?”抓拍完斜对面这个典型人物的表情后,《铜仁网站》的记者又追问道。“在我的印象中,2000年的一个夜晚,我接到紧急通知,326国道93公里加700米处发生道路塌方并造成交通堵塞,随后,我和同事们立即赶到现场,冒着大雨清理道路,持续了两个小时后,道路才恢复正常通行”蔡江红用细小的声音作了回答。
段上的妇委主任刘亚平也忍不住开了口:“我们段里在一线工作的7个女工,从来都与男职工一样,工作上兢兢业业,没向段里申请任何特权。特别值得强调的是,去年迎‘国检’期间,她们和大家一道修补路面、清理边沟,干脏活、干苦活。”
“蔡江红家庭确实特殊,但她却能在丈夫去世后,克服各种困难,把领导的关心和爱护化为动力,勤奋工作。她,是我们女工中的优秀代表,她的身上,凸显了我们公路部门那种默默无闻的铺路石精神”这个段的支书陈汝华说道。 “希望两个女儿健康长大,大女儿马上就要上高中,盼她学业有成;自己能坚守养护一线,直到退休。”蔡江红当着大家的面谈了自己的最大愿望,说话间,她的脸上露出了淡淡地笑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