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一到,赛龙舟的画面绝对是一道靓丽的风景,赛龙舟是端午节的一项重要活动,在我国南方很流行,它最早是古越族人祭水神或龙神的一种祭祀活动,其起源可追溯至原始社会末期。现已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端午节赛龙舟
十位划手排两队,左五人右五人,左五人的体重加起来要等于右五人的体重(当然这不是绝对的)来保持船的平衡,体重沉的要坐在船后,体重轻的要坐在船头,这样能让船头有一定的翘起来,以达到船在水中行走时减少阻力,提高船的行进速度。还有就是几条船并驾齐驱,大家同时呐喊,划手根本就听不清本队的鼓点声,所以十位划手与鼓手要统一喊号,喊什么自己定,但一定要喊,这样可以提高全队的士气和保持划手们划船的统一性,以提高成绩。
探究龙舟竞渡的起源,早在南北朝时期,就有三种关于龙舟竞渡起源的说法。一说纪念屈原。据说屈原五月初五投汨罗江,被当地百姓发现后,大伙都拼命划船前去相救。后来就演变成端午节举行龙舟竞渡的风俗;二说是纪念吴国大将伍子胥;三说与越王勾践有关。吴、越都处江南水乡,河湖交错,民间习惯以舟代车,都很有条件形成竞渡之俗。龙舟竞渡的习俗,广泛流行于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及西南各少数民族地区。千百年来,赛龙舟已成为民间一项规模宏大的民俗游艺活动。虽然古时赛龙舟不一定在端午时举行,但如今却大都在每年的端午节前后进行,从这一点也可看到,赛龙舟源于救屈原一说在群众中有更大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