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江陵端午祭
据韩国学者考证,江陵端午祭的由来可以追溯到1000多年前。2004年,韩国表示,准备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申报端午节为本国文化遗产,引起各方关注。目前,中韩两国的民俗专家、学者正在讨论两国联合申报端午节为世界文化遗产的可能性。
在所有习俗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是,端午在韩国被认为是“神的日子”,人们要举行祭祀活动,祈求五谷丰登、健康安宁。特别是在过去农耕时代,每逢端午,人们都要穿着传统的民族服装参加各种祭祀活动,节日气氛十分浓厚。虽然随着社会的发展,许多地方已简化或不再进行祭祀活动,但江陵地区还完整地保存着祭祀习俗。
端午与春节、中秋一道,是韩国三大民俗节庆。端午节原来是韩国的法定假日,后来因为公休日太多而被取消了。在韩国的农村里,端午的气氛依然很浓厚,农民们自己放一天假。尤其以江陵为中心的东部地区,节庆的内容非常丰富。特别是江陵端午祭和假面舞剧1967年被韩国文化财厅(文化部)确认为韩国第13号“重要无形文化遗产”之后,更是规模越来越大,内容越来越丰富。

韩国江陵端午祭
韩国江陵端午祭必须做的事
江陵端午祭特色十足韩国的端午活动丰富多彩,通常要持续20多天,进行端午祭时,会举行假面舞剧、投壶、摔跤、荡秋千、跆拳道比赛、高校足球赛等活动,这些都是极具韩国地方特色的。“江陵端午祭”是韩国江陵市市民祈求丰收和安康的大型民俗活动,也是韩国端午活动的典型代表。
韩国江陵端午祭与其说是一个节日,不如说更像是一场庆典。所有的祭祀活动都围绕端午节伸展开来,从请神到送神,历时近一个月,活动内容丰富多彩,包括:假面舞、农乐舞、传统乐器表演、烟火游戏、投壶、荡秋千、射箭、摔跤、拔河等民众喜爱的项目。人们用这样一种方式,感受自己民族的文化和魅力,也让外国游人能够近距离地体验韩国传统。而韩国官方也对活动进行精心策划,以专题网站、指南手册、电视广告等方式进行大量宣传,使民众能够更好地了解端午、了解“江陵端午祭”,方便地查阅各项活动的时间及内容,吸引人们踊跃参加。
江陵端午祭起源于山神祭,至今已有一千多年历史。目前已经形成了一整套有韩国民俗特色的活动体系,分为祭典、演戏、游艺三大部分,活动的跨度达二十天之久。端午祭的祭仪有25种之多,按程序有“酿神酒”、“山神祭”、“砍神木”、“迎神祭”、“端午巫术”和“送神祭”等,并由专门的祭官来主持。巫俗祭仪用歌舞表达,娱神又娱人,均由女巫引导,全民参与,共祝村落安宁,渔农丰收。民俗演艺中最具特色的是官奴假面舞剧巡回演出,幽默谐趣。除此之外,还有农乐、和歌、投壶、摔跤、荡秋千、长跪比赛、跆拳道比赛、棋王赛等多种文娱项目。同时还举办大规模的“乱场”,类似中国的庙会,汇集各地特产商品展销和民俗表演,吸引了大批人前来观光和消费。

韩国江陵端午祭
韩国江陵端午祭与中国端午不同
与中国端午习俗略有不同,在韩国,端午节这天人们并不插艾蒿、吃粽子、饮雄黄、赛龙舟……而是按照自身传统习俗,吃散发艾草香味的“艾子糕”、喝菖蒲水以求吉利。女人们则要用菖蒲水洗头,相传这样可以使头发富有光泽、不脱落。朋友之间要互赠扇子,希望彼此可以不受酷暑之苦。
江陵端午祭与中国端午节的最大不同,是不吃粽子,不划龙舟。这天,韩国男的会参加摔跤,女的则荡秋千,用艾蒿煮水洗头、沐浴。村民们还要酿制浊酒,就是米酒;用小米、粟米粉加香菜、葱,煎车轮饼,类似我国的葱油煎饼;用山牛蒡打制牛蒡糕,裹上炒熟的黄豆粉,吃起来香软可口,就像我国北方的“驴打滚”。端午祭的习俗中还有削制菖蒲发簪,绘端午扇等。如今,江陵端午祭每年能吸引百万国内外游客前往参观。
端午祭是韩国江陵地区的传统节日习俗。它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确定为“人类传说及无形遗产著作”。韩国江陵的端午祭实际上是由舞蹈、萨满祭祀、民间艺术展示等内容构成,这与中国人吃粽子、划龙舟、纪念屈原是两回事,惟一的相同点是时间框架,都是在中国的端午节期间举行,因此被称为端午祭。端午祭按照传统风俗,在端午这一天要吃“艾子糕”,喝益仁汁,妇女们用菖蒲汤洗头发或饮用菖蒲水,或用菖蒲露化妆,称为“菖蒲妆”。士大夫人家的门柱上贴朱砂符借以避邪,君臣之间要互赠端午扇表示祝贺。祭祀仪式保存了完整的形式和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