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华林寺景点介绍

2016-09-23 20:16:06
来源:火车网

千百年间,老广州城的多教并存、相荣互映、熙祥共盛的局面,昭示了南粤热土兼容并蓄的海阔胸怀。各种宗教在这羊城落地生根,都有着可供今人溯根问祖的美妙当初。而更有聪慧的岭南学人由衷叹说:“与其道粤民众敬仰达摩禅师与六祖慧能,还不如说他们更熟悉由他们所衍生的典故遗迹。”

 

不是这样吗?或许,稍稍有点阅历的西关人,都可以不假思索地扬手一指,在那些狭长古旧而人气鼎旺、喧声噪杂的窄巷石陌边,点出“西来初地——古海岸”的确切位置;因为那当中埋藏的轶闻逸事,令代代后人意趣盎然,而“西来初地”就更是西关人长伴的家珍。  在下九路有一块石碑,上书“西来古岸”——这是为纪念印度达摩禅师东渡来华传教而立的。

  

那真是一段遥远岁月的掌故……6世纪20年代,梁武帝普通年间(520-527年)也就是在古诗中“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的南北朝时代里,当时这下九路一带是浪涛喧哗、水天一线的古海岸。为了传播佛教,天竺国王三子达摩禅师远渡重洋,经过漫漫三年的艰辛航行,终于在6世纪20年代抵达广州城,达摩禅师在绣衣坊码头登陆上岸,那时的“佛禅登陆”场面一定颇为壮观。

  

禅宗始祖达摩来华后,人们便在绣衣坊附近营造传教建筑,名为“西来庵”。今下九路的西来正街、西来西街、西来东街等街巷名称都是为纪念达摩禅师传教命名的,也都与“西来庵”名字有关。风神萧疏的佛祖达摩从印度东来,在西来庵传教佛经,广播衣钵,为中国佛教禅宗的创立起了重大开山启蒙作用,后世信徒尊奉达摩为中国佛教禅宗的始祖,因而称其当年登陆地为“西来初地”,庵称“西来庵”。

千百年间,老广州城的多教并存、相荣互映、熙祥共盛的局面,昭示了南粤热土兼容并蓄的海阔胸怀。各种宗教在这羊城落地生根,都有着可供今人溯根问祖的美妙当初。而更有聪慧的岭南学人由衷叹说:“与其道粤民众敬仰达摩禅师与六祖慧能,还不如说他们更熟悉由他们所衍生的典故遗迹。”

  

不是这样吗?或许,稍稍有点阅历的西关人,都可以不假思索地扬手一指,在那些狭长古旧而人气鼎旺、喧声噪杂的窄巷石陌边,点出“西来初地——古海岸”的确切位置;因为那当中埋藏的轶闻逸事,令代代后人意趣盎然,而“西来初地”就更是西关人长伴的家珍。  在下九路有一块石碑,上书“西来古岸”——这是为纪念印度达摩禅师东渡来华传教而立的。

  

那真是一段遥远岁月的掌故……6世纪20年代,梁武帝普通年间(520-527年)也就是在古诗中“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的南北朝时代里,当时这下九路一带是浪涛喧哗、水天一线的古海岸。为了传播佛教,天竺国王三子达摩禅师远渡重洋,经过漫漫三年的艰辛航行,终于在6世纪20年代抵达广州城,达摩禅师在绣衣坊码头登陆上岸,那时的“佛禅登陆”场面一定颇为壮观。

  

禅宗始祖达摩来华后,人们便在绣衣坊附近营造传教建筑,名为“西来庵”。今下九路的西来正街、西来西街、西来东街等街巷名称都是为纪念达摩禅师传教命名的,也都与“西来庵”名字有关。风神萧疏的佛祖达摩从印度东来,在西来庵传教佛经,广播衣钵,为中国佛教禅宗的创立起了重大开山启蒙作用,后世信徒尊奉达摩为中国佛教禅宗的始祖,因而称其当年登陆地为“西来初地”,庵称“西来庵”。

  

此庵历隋唐宋元明清诸代,传灯不绝。清顺治十二年(公元1655年),宗符禅师首建大雄宝殿,次建楼阁堂庑寮室,并改西来庵为"华林寺"。寺内僧侣云集,香火旺盛,成为当时广州佛教四大丛林之一。

  

道光二十九年(1849年),该寺住持祗园和尚奉诏始建五百罗汉堂,坐北向南,水磨青砖墙,花岗石墙脚,硬山顶,灰塑瓦脊,碌灰筒,檐口为琉璃勾头,平面呈田字形,面阔31米,进深44米,内有4个天井采光,使深广1364平方米的殿堂依然明亮开朗。除供奉三宝佛外,还陈列神态各异的泥塑500尊罗汉像。

  

五百罗汉金身灿然,形像姿态,神情性格,无一雷同,或静坐禅观,或游戏谈论,举手投足间足见人物性格,可谓巧夺天工。其中还有一尊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木雕像,该木雕像现存威尼斯科雷尔博物馆。五百罗汉堂前,有建于康熙四十年(1701年)的七层高的汉白玉石舍利塔,其造型精致,巧夺天工,在广州已是独一无二的了。

  

五百罗汉在“文革”中被毁,1986年6月该寺重修后重新开放,并集资重塑了五百罗汉像。罗汉堂现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至今华林寺仍香火鼎盛,真正手捻佛珠、口诵经文的善男信女虽已寥寥,但每到初一、十五等民间传统的大节喜日,仍有相当多的都市人怀揣一颗祈福祝佑的平常心,在寺庙里烧香磕头,诵唱经文,过一过心灵的礼拜日,享受一番俗世尘喧中的洁净之灵怀。寺内的五百罗冲排排端坐,栩栩如生,惟妙惟肖,环踞庙宇廊中气势静穆压俗,在无声散透出的佛灵威慑力中又显具了人情练达的悲悯观相。这是粤人津津乐数的家珍殿宝,它是繁嚣俗尘中的一片禅荫,一方净土,在出世超凡的玄奥之气里蕴淀了日久天长的沁脾沉香和人情百味。  此庵历隋唐宋元明清诸代,传灯不绝。清顺治十二年(公元1655年),宗符禅师首建大雄宝殿,次建楼阁堂庑寮室,并改西来庵为"华林寺"。寺内僧侣云集,香火旺盛,成为当时广州佛教四大丛林之一。

  

道光二十九年(1849年),该寺住持祗园和尚奉诏始建五百罗汉堂,坐北向南,水磨青砖墙,花岗石墙脚,硬山顶,灰塑瓦脊,碌灰筒,檐口为琉璃勾头,平面呈田字形,面阔31米,进深44米,内有4个天井采光,使深广1364平方米的殿堂依然明亮开朗。除供奉三宝佛外,还陈列神态各异的泥塑500尊罗汉像。

  

五百罗汉金身灿然,形像姿态,神情性格,无一雷同,或静坐禅观,或游戏谈论,举手投足间足见人物性格,可谓巧夺天工。其中还有一尊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木雕像,该木雕像现存威尼斯科雷尔博物馆。五百罗汉堂前,有建于康熙四十年(1701年)的七层高的汉白玉石舍利塔,其造型精致,巧夺天工,在广州已是独一无二的了。

  

五百罗汉在“文革”中被毁,1986年6月该寺重修后重新开放,并集资重塑了五百罗汉像。罗汉堂现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至今华林寺仍香火鼎盛,真正手捻佛珠、口诵经文的善男信女虽已寥寥,但每到初一、十五等民间传统的大节喜日,仍有相当多的都市人怀揣一颗祈福祝佑的平常心,在寺庙里烧香磕头,诵唱经文,过一过心灵的礼拜日,享受一番俗世尘喧中的洁净之灵怀。寺内的五百罗冲排排端坐,栩栩如生,惟妙惟肖,环踞庙宇廊中气势静穆压俗,在无声散透出的佛灵威慑力中又显具了人情练达的悲悯观相。这是粤人津津乐数的家珍殿宝,它是繁嚣俗尘中的一片禅荫,一方净土,在出世超凡的玄奥之气里蕴淀了日久天长的沁脾沉香和人情百味。

免责声明:
火车网文章信息来源于网络以及网友投稿,本站只负责对文章进行整理、排版、编辑,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 火车
  • 汽车
  • 机票
火车票搜索:
汽车搜索:
最新搜索:
厦门到龙岩 厦门到漳州 常州到徐州 常州到泰州
机票搜索: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旅游 > 导游词 > 广东导游词 > 广东华林寺景点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