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今年9月1日起,铁路部门将调整火车票退票和改签办法,实行火车票梯次退票方案并推出全国通退通签业务。铁路部门为何会作此调整呢?今日,人民网安徽频道记者从上海铁路局了解到,制定梯次退票方案,主要目的就在于引导旅客提前退票,加快车票周转,让二次购票时间更加充裕,方便其他旅客出行。
据介绍,近年来,铁路部门加快路网建设、增加运输能力、改善运输服务,特别是推出网络订票、电话订票、延长预售期等服务措施,受到社会各界和广大旅客的欢迎。但由于铁路运能总体上难以满足需求,在春运、暑运和小长假、“黄金周”等高峰期间,仍然存在“一票难求”的现象,而高峰期间的大量退票更加剧了这种紧张状况。
据统计,2013年1月1日至7月15日,全国铁路日均退票量同比增加77.6%。在开车前24小时以内退票的比例为73.5%,24—48小时退票的比例为11.7%,48小时以上退票的比例为14.8%。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多是旅客同时预订了不同时间和车次、席别的车票,等到临走才退掉多订的车票。这样增加了这类车票发售的难度,造成了铁路运力资源的浪费。
为此,铁路部门根据旅客购票规律,制定了车票梯次退票方案,车票梯次退票方案具体规定为:票面乘车站开车前48小时以上的,退票时收取票价5%的退票费;开车前24小时以上、不足48小时的,退票时收取票价10%的退票费;开车前不足24小时的,退票时收取票价20%退票费。同时,为进一步方便旅客退票和改签,铁路部门实行新的火车票退票和改签办法,推出火车票全国通退通签业务,即旅客退票和改签由原来的票面指定的开车时间前仅能在购票地车站或票面乘车站办理,改为在票面指定的开车时间前,可到任意一个车站办理。